北师大二附中官微

二附中校友基金会

弘扬二附文化——行政干部系列学习(七)

本学期我校行政会学习时段以“弘扬二附文化”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干部对二附文化的理解、践行和引领能力,并借此积淀和传承二附文化,增强学校发展内涵。

11月2日,王华副校长以《研究和创新中的教学探索》为题,分三个十年回溯整理了二附中教学探索的历程,进行了专题分享。

第一个十年(1997年至2006年),王校长谈到我校主要是示范高中的建设,其中有四个标志性事件:第一,进行了示范高中的建设,主要包括:恢复了文科实验班招生,进行了课程探索;创办三帆中学,进行了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提出了学校“三兼优一发展”的培养目标、“人文、自主”的教学主张;确定了“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原则,这些要素的提出与现在的核心素养的提法非常吻合,从90年代初沿用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第二,进行了“九五科研课题研究”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总结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三种方式:问题推进式、启发讨论式和实践探究式,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指导老师们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第三,研究性学习。我校是最早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校,吹响了我校课程改革的号角,让我们对教与学的理念、课程各环节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开始了课程平台的开发建设,实行了多元评价,成为了我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第四,召开了教学工作会,明确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

第二个十年(2007年至2016年),王校长谈到其基本思想是,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来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更个性化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具体来说,2007年至2010年,完成了“6+1+1”课程体系的建构,建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2010年至2012年,明确提出了基于学生差异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班级的特色化建设,构建了学生的指导体系和课程管理体系。2013年至2015年进行了分级教学探索,从理科实验班的分级开始推广到其他班,从部分学科推广到更多学科。围绕这一轮课程改革,学校整体的课程建设、实施和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新的课程生态。

2017年之后,面对新目标、新课程、新高考的变化,我校主要是在排课选课、教学组织与管理、班级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课程进行了修订,加强了选课指导、过程管理和过程性评价,优化设计“选考和学考”,确立突显“优秀生培养”和“科技教育”两个重要的培养体系。

基于以上一系列的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王校长提出了五个“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特征,即自主性、整体性、思维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梳理了在这五个维度上我校进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即小组合作式学习、理科专题教学和文科单元教学、思维发展型课堂、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联合教学。对今后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进行了五点思考:第一,分级范围缩小,难度增大,在同一课堂中面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可以尝试支架式教学,给与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共同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在资源拓展方面,互联网资源如何与课堂连接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第三,项目学习要推进、项目的范围要扩大,可以开发微项目和文科项目进入课堂教学;第四,理念更新,深度学习和STEM教育理念再结合;第五,探索衔接课程、增项和升级科技课程、规范和推进竞赛课程。

最后,曹保义校长在总结中指出,研究和创新是二附中文化中很重要的特质,作为大学附中,要明确自己“教学科研基地”和“教师实习基地”的两个定位,具有“出人才、出经验”的责任担当,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从“学校整体”到“教师个体”都应具有实验和创新的意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二附中的历史就是不断“研究探索”的历史、“改革创新”的历史,对历史的梳理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大家要把我校文化中最核心的“创新”特质继续传承和发扬。

本次学习活动梳理总结了我校多年来教学科研改革成果,对于进一步弘扬二附中研究创新的文化传统,促进新时期二附中教育集团飞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18年11月6日

支持键盘← →键翻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