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附中官微

二附中校友基金会


“德育名师工程”系列活动之十二——王广杰老师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历次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教师培养的方向和做法。在最新一期的五年规划中提出:按照“目标理念引领、实践任务驱动、交流培训促进、平台机制支持、评价反馈激励”的基本思路,建设教育情怀深、专业知识厚、育人能力强、创新意识足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德育名师系列活动就是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推出了11位德育名师。

2012年,德育名师系列工程活动陆续推出何杰、汪燕铭、程敏、王颖、孙敏、高雪松、刘鹏辉、孙晓红、戴国庆、姜涛、郭方奇十一位德育名师,十年里,十一位老师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实现榜样引领、智慧生成、全员提升,履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2022年第十二位德育名师是王广杰老师,他入职十八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十三年,并曾连续五年任教高三毕业班。王广杰老师曾获北京市西城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北师大系统支部优秀党员等称号,曾获北京市优秀课例一等奖、第四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指导学生发表文章近百篇,主编出版《在高中与鲁迅相遇》《衔华》等文集多部。王广杰老师连续担任多届文科实验班班主任,与学生教学相长并守望相助,带班过程中注重“学科育人”的实践,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善于将语文学科思维巧妙融入班主任日常管理事务中,为学生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王广杰老师教育智慧的分享与交流,搭建德育名师展示与相互学习的平台,引导对学科育人的广泛思考和实践,我校举办了德育名师工程系列活动之十二——王广杰老师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研讨会于20221025日下午在300座举行,全校一百余名教师参加,研讨会由学生处主任刘鹏辉老师主持。


 

            王广杰老师以“立德借语 文以树人”为题做了本次研讨会主报告。



       王广杰老师从班主任德育的角度,从三个话题分享了如何将语文学科教学和班主任教育有效结合,实现学科育人:


     第一个话题:教育观念的转变

       王广杰老师十八年教育教学经历,经过了班主任阶段(2008届)、语文阶段(2009—2012届)、语文 + 班主任阶段(2014今)三个阶段,经历了从初当班主任的懵懂,到如今继续尝试语文学科育人的实践,自觉追求不疾不徐、舒缓有度的带班状态。几届下来,对教书育人、学科育人、深度学习与学科育人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并身体力行,将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有效结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的作用,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诗意、更高效、更深刻。


第二个话题:实践层面的探索

       十八年间,王广杰老师严格自我要求,用观念指导行动,脚踏实地处理日常繁杂事务,同时仰望星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让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力求化繁为简。从文本、随笔、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1、文本的深度解读

       语文文本既是语文素材,又是德育素材。文本讲深讲透,既满足深度学习需要,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精神风貌。文本既是务实层面的语文课,又是务虚层面的班会课。




       2、       随笔的自由写作

       王广杰老师喜欢写随笔,十八年间,积累了50万字左右教育随笔,王广杰老师欣赏学生的作品,拍照留存了约 3000篇(300万字左右)学生语文随笔。所带的2014届、2017届、2020届,每一届师生作品集印制与出版,兼顾“语文学习”“自我成长”“班级整体文化建设三个内容,在学生语文习作锻炼、学生自我成长反思、班级团体文化建设、家校深度沟通交流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3、活动的广泛参与

        这十八年,王广杰老师广泛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包括每一届的艺术节、科技节,2023届年度大戏话剧《窝头会馆》,促进学生在各层面的成长。


第三个话题:教学相长的收获

       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受益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有“看得见”的成长,王广杰老师也渐渐找到了一点适合自己的教学感觉,渐渐培养出一定程度的教育自信。王广杰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感悟: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快乐地行走于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间,陶钧文思,澡雪精神,并通过自主阅读与写作实现人格与精神的独立和自由。


       2、师生情谊的收获

  从教十余年,王广杰老师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亦师亦兄亦友。王广杰老师的感言和序言约20篇,师生往来信件30余封,文字背后是学生的美好时光,也是王广杰老师的青春过往。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叙事,是这些年王广杰老师教育的见证和记录。

  最后,王广杰老师谈到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科教学只是手段,立德树人是最终目的。学科和育人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实现学科育人效果最大化。"立德借语,文以树人"教育的最高境界,决不止于知识上的教学相长,更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守望相助。

 

       在王广杰老师语文学科育人分享的基础上,郑津陈一欧两位老师分享了各自学科育人的理解和实践:

       郑津老师践行学科育人实现平稳过渡为题,从英语学科育人实践的角度,围绕践行学科育人的初衷基于学科育人理念的教育教学设计两个问题进行了分享

  

 

        郑老师谈到高二这一年,对13班、对我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一年。欣慰的是,学科育人的尝试取得初步的成效,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正如一本书的一段话“教育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生成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适切的、更具有生命成长价值、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主题,体现文本的课程意义和教学意义。”


       陈一欧老师"班主任工作的生物学原理"为题,从生物学科育人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分享。


  

 

       陈老师基于班情,结合生物学理论特点,开展了一次关于如何与负面情绪相处的主题班会。班会有负面情绪产生的频率、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式的前期采访,有班主任与学生对负面情绪对我们生存的积极意义的思考引导,有对有效调节负面情绪的策略的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在学生分享的基础形成情绪调节“手册”。


 

        研讨会最后,学生处主任刘鹏辉老师分享了三点感受:

  第一个感受:课堂教学,是教学的过程,也是德育的过程。

       刘主任谈到教师的第一身份是教育者,其次才是学科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要求教师能将教书与育人的职责统一起来。我校的德育理念是欣赏型德育,德育立美实践体现在各个方面,其在课堂的结构图可以这样画,以美为起点,以德为终点,师生的交互作用体现在德育情境、道德感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及其递进关系中。德育情境一般包含三类:学科中的原始德育素材;与学科知识相依附的德育内容;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德育情境。比如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大多是以文载道,文道统一的名篇,许多文章本身就是原始的德育素材,这种情形在政治、历史、英语等教材中也很多,王广杰和郑津两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彩的表述。其他学科也都存在依附的德育内容,比如陈一欧老师从生物学角度解读人的负面情绪,并成功地运用到了对学生的指导。老师们要珍惜这些难得的德育资源,进行筛选、发掘、打磨与整合,实现学科知识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第二个感受:每位教师都在寻找自己的教学相长,守望相助。

        这一学期,2023届高三年级组的师生共同设计了9期"寻"系列班会,学生在寻志、寻道、寻匿、寻趣、寻理、寻真、寻春、寻静 、寻胜,用在这里很贴切。王广杰老师也一直在寻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班主任—语文—语文+班主任,从教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模糊的生硬的不得章法的,到学科中育人要素的发掘,与班主任工作的融合,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成长,努力实现教师本身与育人的融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每个老师也是这样,都在实践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涯之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并一直在进阶的路上。


       第三个感受,学生和老师都需要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丰盈。

       去年的德育名师大会上,展示过"班主任工作的不同层次与境界"这张图。班主任工作可以分出五个层次,第五个层次是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丰盈,这是教育者的毕生追求。正如开篇所说: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能力只有靠能力来培养,而情感只能以情感来点燃,所以老师们也在教学相长与守望相助中努力丰盈自身的精神,抚慰我们永远年轻的心。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紧密相连,这三年里发生的点滴教育教学故事都饱含着彼此的深情,蕴藏着教师的专业理性、实践智慧和教育情怀。回忆和梳理班主任与学生的故事使我们更深地体验到为人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后,感谢发言的三位老师,感谢在座老师的倾听与思考。祝愿每一位老师都能职业生涯中寻到属于自己的别样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努力!

 


 

支持键盘← →键翻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