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附中官微

二附中校友基金会


聚焦学情,汇智共享

——2025届高一导师工作坊

     随着学情的不断变化,导师在观念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更新,直接决定了对学生个体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我校的导师制也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形成了对指导的校本化理解,改版了导师工作手册。同时优化了导师学习与培训的形式,工作坊的模式更有利于汇集老师们的智慧,一起找到具有可操作、可检测、可持续的指导方法,进而提高指导效率和有效性。2023228日下午,我校以“《学情分析行动框架》再探索”为主题,举办了2025届高一导师工作坊。申敬红书记、学生处刘鹏辉主任以及高一年级全体导师50余人参加。

     活动开始,申书记首先谈到了学情分析的三个目标:一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已有的成绩。二是分析认可学生现有的增长点。三是制定具有可操作、可持续的行动计划。在导生交谈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耐心倾听、及时记录、并给予基于事实的肯定与赞赏,与学生共同明确增长点及确定后续的行动计划。同时,教师应当避免使用过度的权威感,与学生平等沟通,给出的建议与指导应当具体可操作。本活动的目的正在于帮助导师在交谈过程中,从输出正确的、概括的指导生成为具体的、有效的、可行的建议。申书记认为学情分析应当重点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记忆、思维与信息能力。二是学习习惯,关键是专注力、坚韧力、开放力和书写习惯。理论层面的分析之后,申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如何进行学情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指导与建议:一是学生陈述,鼓励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事实素材,从而捕捉信息、分析优势、发现问题;二是教师诊断,这个阶段的关键目标是依据学生自述、各学科提供的学情资料以及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明晰和界定学生的问题所在;三是提出建议,在给建议的过程中要依据可操作、可检测、可持续这三个标准;四是跟进落实。通过多种途径和学生经常交流,盯住学生的落实情况。

     在“汇智共享”环节,老师们以思维力为核心,聚焦“概括力”和“反思力”两个维度,对于“如何给学生们提出有效建议”进行了分组研讨和展示分享,最终汇集老师们的智慧,分别梳理出以下内容:

    “概括力”部分:

     针对学生在阅读中抓不住文章主旨的问题,建议学生关注并取高频词,关注诗歌的最后一段或英语阅读中的首尾句,把问题转化为学科语言进行回答,同时建立关键词之间的联系。针对公式运用不灵活的问题,建议加强解题思路的梳理,理解公式背后的推演与应用意义,加强练习。针对概念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建议明晰概念,演示思维过程,同时增多知识储备,在任务中练习抽提概念的能力。针对同样题型反复出现错误的问题,建议学生总结每个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和应用

     “反思力”部分:

      首先对于反思力的含义进行了讨论,即以自我为对象,对自己的所思所做进行思考。针对上课环节,可以建议学生落实笔记、充分互动、对比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下环节建议进行知识重现,如复述课上学到的知识,对作业进行整理归纳,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以阶段性思维导图的形式具体呈现对知识学习的反思。针对学习习惯类的情况,如学生时间管理不好、课堂不能认真跟进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对自我要求低,无反思意识,建议可分四步进行:分析原因,如记录每天的时间安排,据此进行反思,设计更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规则,在老师家长等的监督下执行,教师持续跟进。针对学习方法类的情况,学生往往有反思意识但是无方法,建议首先找出错题对应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进行追踪练习,并讲给别人听,做到真正搞清楚;对于综合类的问题,要整合知识,明确题目中的问题和目的,全面回答,重视日常积累。针对不改错、不答疑的情况,要和学生明确提出要求,严格规范改错,答疑时要学生明确说明自己的问题在哪,然后老师再给出解答。针对改错中错题归因过于简单的现象,建议加强对错误本身的分析和总结,具体如下:首先回溯答题过程,从多个角度分析自身的问题,如时间安排不合理、审题问题、知识点混淆等;进一步学习如何正确究错,要对错题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展示范例(正确答案+相关知识点+错因),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习惯;最后教师及时跟进,督促落实,定期检查改错。

     通过充分的讨论,老师们在解决学生“概括力”和“反思力”两个问题上有了更多具体化的可操作、可检测、可持续的方法,对日常教学和导师工作的有效落实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支持键盘← →键翻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