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附中官微

二附中校友基金会

【2007-2010年发展规划】

  • 北京师大二附中(初中、高中)2007--2010年发展规划

  通过四年的努力,完善“学习型和研究型”为目标的队伍建设机制;在新课程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深化“人文教育”和“自主性发展”的育人特色;加强初中建设,稳定优质生源;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促进外延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具体目标和任务:

(一)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将“有追求,善学习,勤思考,勇实践”和“实践中能反思,遇问题会探究,学术上有建树,教研上出成果”作为队伍建设的方向,以及长期奋斗目标。并在四年内重点完成并实现以下具体任务和目标。 
1、干部素质为多数师生员工所认同 
  强化干部“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校园”的观念,加强干部个人修养,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力争使每位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多数师生员工所认同。 
2、教师要实现“一有四能”的目标 
  一有,每位教师要有学习和研究的主攻方向。四能高质量完成本学科必修内容的教学,担任本学科一种选修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或辅导特长生和学科尖子生。 
3、建立“名师梯队” 
  依据北京市特级教师和各级骨干教师的要求,建立“名师梯队”,有针对性地支持和培养,四年后使我校的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积极参与北师大特聘基础教育教授和副教授的选聘工作。 
4、建设“三提高一加强”的职工队伍 
  提高主人翁意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专业化建设。

(二)全面开展新课程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新课程建设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在市、区同类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1、设施设备要满足新课程要求 
  随着课程实施的进程,逐步开展设施建设和设备添置工作,使我校具备和部分超过所要求的物质条件。 
2、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中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 
  依据高中新课程要求,制定并推行课程实施的行动方案;研究基于新课程的德育策略;探索适应课程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的教学策略。使我校学生质量保持在北京市的前列。 
3、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分批分期开展教师培训,部分学科,部分教师在市区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在实施新课程中出经验、出人才。

(三)深化学校特色建设,扩大影响提高声誉 
  不断深化“人文”和“自主”两项特色,主要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质量和文化环境等方面深化学校特色。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提高社会声誉。 
1、学校管理促进特色 
  以凸显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建立充分发挥教师自主性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自我管理者,自主创新者,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2、课程建设体现特色 
  在新课程建设中,将学校“十一五科研规划”的实施与发展学校特色结合起来,制定“人文教育”和“自主发展”的行动方案。将优化现有校本课程与开发新的校本课程整合,形成较系统完备的校本课程。 
3、实验班引领特色 
  高中继续办好实验班,全面修订文科实验班课程,建立理科实验班课程,并在教学方式上充分体现特色。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特色的先行基地,精英人才成长的摇篮,对外宣传特色的窗口。初中逐步开发适应于科技、人文和其他特长资优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4、校园环境彰显特色 
  加速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三年内初步完成主要建筑内外的环境布置,彰显人文性、教育性和学校特色。

(四)加强初中建设,提高优秀学生的数量和质量 
  初中建设中,在加强设施设备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初、高中优质生源基地的开发。 
1、高标准实施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规划 
  依据“初中校建设工程”的规划和课程改革要求,高标准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逐步充实初中骨干教师队伍。 
2、制定招收优秀生的途径和方法 
  在政策范围内研究招收学科、科技和文体特长生的途径和方法。 
3、建立初高中衔接的培养和选拔机制 
  建立科技、人文等学科尖子生和文体特长生教学、辅导和升学机制,加强因材施教。 
4、逐步建立生源基地 
  加强与周边小学和北京市其他初中校的联系,扩大我校的影响,稳定优秀生源。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促进外延发展 
1、加强国际交流 

  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教育观念。力争在师生交流的数量和质量上,逐年有明显增加和提高。 
2、开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积极开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引入国际课程,提高办学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3、清河分校要初具规模 
  开发清河分校办学项目,以学历教育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在四年内逐步形成规模,具有明显的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